銷售數據
根據中汽協統計,4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177.8 萬輛和 181.1 萬輛,環比分別下降 17.3% 和 10.2%, 同比分別增長
78.5% 和 87.7% 。其中,傳統燃油乘用車國內銷量 98.5 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 38.9 萬輛,同比增長65.2%, 環比下降 15.8% 。整體來看,當前國內汽車市場需求動力仍然偏弱,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3 月份非理性促銷的影響尚未完全消除,仍存在持幣觀望的現象。1-4 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 705.2萬輛和 694.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 8.6% 和 6.8% 。
4月,汽車企業出口37.6萬輛,環比增長3.3%,同比增長1.7倍。分車型看,乘用車本月出口31.6萬輛,環比增長3.7%,同比增長2.2倍;商用車出口6萬輛,環比增長1.2%,同比增長41.6%。新能源汽車出口10萬輛,環比增長28.6%,同比增長8.4倍。1-4月,汽車企業出口137萬輛,同比增長89.2%。分車型看,乘用車出口114.2萬輛,同比增長1.1倍;商用車出口22.8萬輛,同比增長31.5%。新能源汽車出口34.8萬輛,同比增長1.7倍。
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4萬輛和63.6萬輛,同比均增長1.1倍,市場占有率達到29.5%。1-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29.1萬輛和222.2萬輛,同比均增長42.8%,市場占有率達到27%。
部分新能源品牌具體零售銷量如下:
重點行業動態
1. 政策跟蹤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更好發揮稅收職能作用 更優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舉行發布會。發布會上,國家稅務總局總會計師羅天舒表示,“2018到2022年這五年,支持科技創新的稅費優惠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幅達到了28.8%,到了2022年,全年減負規模達到了1.3萬億元,這有效激發了社會的創新發展動能。”接下來,稅務部門將繼續在四個方面做好工作。其中,進一步落實支持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成為重點:進一步落實支持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認真落實好剛剛明確的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統一提高至100%這一制度性安排,推動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升級。(來源:新浪網)
工業和信息化部分別復函湖北省人民政府、浙江省人民政府、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支持湖北(襄陽)、浙江(德清)、廣西(柳州)創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加上此前的江蘇無錫、天津西青、湖南長沙、重慶兩江新區,已先后有7個地方獲批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來源:新京報)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門近日聯合印發《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提出將圍繞基礎通用標準,以及碳減排、碳清除、碳市場等發展需求,基本建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到2025年,制修訂不少于1000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包括外文版本),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顯著提高,主要行業碳核算核查實現標準全覆蓋,重點行業和產品能耗能效標準指標穩步提升。實質性參與綠色低碳相關國際標準不少于30項,綠色低碳國際標準化水平明顯提升。《指南》提到,氫能領域重點完善全產業鏈技術標準,加快制修訂氫燃料品質和氫能檢測等基礎通用標準,氫和氫氣系統安全、風險評估標準,氫密封、臨氫材料、氫氣泄漏檢測和防爆抑爆、氫氣安全泄放標準,供氫母站、油氣氫電綜合能源站安全等氫能安全標準,電解水制氫系統及其關鍵零部件標準,煉廠氫制備及檢測標準,氫液化裝備與液氫儲存容器、高壓氣態氫運輸、純氫/摻氫管道等氫儲輸標準,加氫站系統及其關鍵技術和設備標準,燃料電池、冶金等領域氫能應用技術標準。
4月25日,工信部會同相關部門啟動《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第2次修訂。研究2024~2025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實施積分池管理制度,探索與碳交易市場銜接機制。為了穩定積分價格,本次雙積分政策修訂特別設立了積分池。當市場的新能源積分供大于求時,車企將積分存入積分池,在5年內可以不受損地保留下來,待行情轉好隨時拿出交易。
北京市商務局發布《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 持續發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3年行動方案》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推動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再提升。該方案從6個方面提出22項措施,其中包括促進汽車消費升級,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置換補貼政策,加快二手車流通,探索推動北京市舊機動車交易市場車商由經紀向經銷模式轉型發展等。(來源:新浪財經)
上海市交通委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上海市居民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管理辦法》,聚焦打造“慢充為主、安全智能、經濟便捷、開放共享”的居民小區充電網絡,從新建小區充電條件預留、小區自建樁、小區公建樁、小區充電樁互聯共享、電力配套服務、保障措施等方面規范居民小區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建設和管理,共八章30條。《辦法》自2023年6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5月31日止。(來源:上觀)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發布《關于調整新能源小汽車增量指標申請條件的通告》,調整深圳市新能源小汽車增量指標個人申請條件。此前,在2019年,深圳市交通運輸委員會、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聯合發布的《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實施細則》通知中提及,非深圳市戶籍人員申請普通小汽車、混合動力小汽車、純電動小汽車的增量指標,需滿足持有深圳市核發的有效居住證,且最近連續24個月以上在深圳市繳納(不含補繳)基本醫療保險。現更改為,持有效深圳市居住證的非深戶籍人員,申請新能源小汽車(純電動小汽車、混合動力小汽車)增量指標的,不要求最近連續24個月以上在本市繳納基本醫療保險。并且,《通告》中提及的純電動小汽車是指符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以及按國家有關規定許可原裝進口的純電動小汽車、燃料電池小汽車;混合動力小汽車是指列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小汽車。此外,《深圳市小汽車增量調控管理實施細則》規定中的其他要求不變。本政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至2023年12月31日結束。(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2. 一季度相關數據追蹤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介紹,一季度,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8.1%,風能、太陽能光伏等清潔能源發電同比增長21.8%,均保持較高增幅,且顯著快于全國總體水平。特別是新能源車制造業銷售收入,在去年一季度增長111.5%的高基數上,今年一季度仍然同比增長35.2%,保持了良好增勢。(來源:第一財經)
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官方信息,今年一季度,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63.2萬臺,同比增長28.6%;其中公共充電樁增量同比上漲89.3%,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量持續上升,同比上升15.9%。截至3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84.2萬臺,同比增加87.9%。此外,目前全國高速公路沿線具備充電服務能力的服務區共4232個,公共充電樁共18459臺。(來源:新京報)
3月,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27.8GWh,同比增長29.7%,環比增長26.7%。其中三元電池裝車量8.7GWh,占總裝車量31.4%,同比增長6.3%,環比增長29.8%;磷酸鐵理電池裝車量19.0GWh,占總裝車量68.5%,同比增長44.4%,環比增長25.3%。1-3月,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65.9GWh,累計同比增長28.4%。(來源:財聯社)
一季度,中國外貿出口逐月向好,實現良好開局。其中,有外貿“新三樣”之稱的電動載人汽車、鋰電池、太陽能電池表現亮眼,一季度合計出口增長66.9%,同比增量超過1000億元,拉高了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出口增速領先,一季度電動載人汽車出口647.5億元,增長了122.3%,占中國汽車出口的比重提升5.1個百分點,達到43.9%。一季度中國鋰電池出口1097.9億元,增速達到94.3%。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新三樣”對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出口記錄,其中對歐盟、美國、東盟、韓國和英國前五大市場出口分別增長88.7%、88.1%、103.5%、121.7%和118.2%,規模合計占“新三樣”出口總值的71.6%。(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3. 動力電池發展行動白皮書發布
4月26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發布《動力電池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白皮書(2023-2025)》。白皮書提出:到2025年,液態電池比能量高于350Wh/kg,循環次數高于1000次或12年,成本低于0.55元/Wh,在-20℃環境下容量保持率不低于80%,動力電池具備3C以上充電能力,全固態單體比能量達500Wh/kg;構建動力電池系統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在電芯熱失控的情況下,電池系統不起火;形成產銷規模在60GWh以上(加儲能約80GWh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4-5家;培育形成一批具備年回收能力達到100萬噸的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企業,鋰金屬的回收再利用率達到95%以上;推動實施動力電池生產體系碳足跡管理,促進降低碳強度,有效控制碳排放總量;動力電池電芯形成8-12種標準化規格尺寸,加快換電電池的推廣應用;動力電池產業海外生產銷售達到30%以上。
(來源:界面新聞)
4. 中汽數據:新能源汽車使用壽命高于行業預期,已累計報廢51萬輛
在4月27日召開的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23年度大會上,中汽數據動力電池室主任王攀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平均使用壽命明顯高于行業預期的6-8年,動力電池退役高峰要晚于行業早期預測。王攀介紹,至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累計報廢51萬輛,報廢動力電池24.4GWh(24.1萬噸),其中磷酸鐵鋰、三元電池各占56.6%、39.8%。王攀透露,2022年,再生利用回收金屬量占全年金屬消耗量比例在3.2%-7.6%之間,尚不能成為動力電池生產的主要金屬來源,鈷、鎳、錳等金屬原料主要依賴進口。(來源:同花順財經)
5. 國際能源署: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將激增35%
國際能源署4月26日發布的《2023年全球電動汽車展望》顯示,今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較上一年將增長35%,達到1400萬輛,占汽車市場整體份額將增至18%。全球汽車行業巨變深刻影響能源行業,到2030年,汽車電氣化將使全球石油需求每日削減至少500萬桶。(來源:國際能源網)
1. 2023款比亞迪e2,新車共計推出2款車型,售價10.28-10.98萬元,新車全系標配43.2kWh刀片電池,電機最大功率70kW,最大扭矩為180 N·m,CLTC工況續航里程為405km,30%-80% 快充30分鐘。
2023款比亞迪秦PLUS EV冠軍版,共推出6款車型,售價區間12.98-17.68萬元,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最大功率為150kW的永磁同步電機,最大扭矩為250 N·m,采用72kWh的刀片電池,CLTC續航里程610公里,電量30%至80%僅需半小時。
比亞迪海鷗,新車共3個配置,售價7.38-8.98萬元,動力方面,新車將搭載一款永磁同步電機,最大功率55kW,峰值扭矩135 N·m,裝配刀片電池,將提供305km和405km兩個續航版本,對應電池容量為30.08kWh和38.88kWh。
比亞迪驅逐艦05冠軍版,共推出5款配置,售價區間10.18-14.88萬元,新車將搭載一套由1.5L發動機和永磁同步電機組成的DM-i插電混動系統,驅動電機方面,最大功率分別為180馬力和197馬力,電池方面將配備DM-i超混專用功率型刀片電池組,其NEDC綜合純電續航里程分別為55km和120km。
2. 哪吒U-II U秀版,新增兩款車型,其中400 U秀版官方指導價11.88萬元,500 U秀版為13.08萬元,動力方面,搭載一臺最大功率為120kW的永磁同步驅動電機,峰值扭矩為210 N·m,CLTC工況續航分別為401km和501km。
3. 極氪X,極氪汽車旗下基于SEA浩瀚架構打造的緊湊型SUV,新車共推出3款配置,售價18.98-20.98萬元,新車將會在2023年6月正式開啟交付。單電機最大功率200kW,雙電機車型則在此基礎上在前軸增加了一個最大功率是115 kW的電機。電池方面,新車將搭載三元鋰離子電池,續航方面,新車將提供500km、512km、540km和560km版本可供選擇。
4. 新款Polestar極星2,定位豪華純電高性能轎跑,新車售價29.98-35.88萬元,在動力方面,單電機版由前驅改為后驅,單電機長續航版最大輸出功率為220kW,峰值扭矩490N·m,百公里加速6.2秒;單電機標準續航版車型搭載的是200kW的電機,峰值扭矩490 N·m。四驅版車型電機綜合最大輸出310kW,最大扭矩 740N·m,0-100km/h加速4.5秒。
5. 別克E5,別克給予奧特能純電平臺打造的全新純電動中大型SUV,共推出5款車型,包含續航545km的標準續航版本、續航620km的長續航版本以及續航603km的艾維亞四驅版本,售價區間20.89-27.89萬元。
6. 魏牌藍山,定位中大型SUV,共推出兩款車型,售價27.38-30.88萬元,在摩卡DHT-PHEV、拿鐵DHT-PHEV之上,新車車長超過5米,軸距超過3米,采用6座布局,新車動力上將搭載1.5T+DHT+P4插電式混動系統,WLTC工況純電續航里程180km、綜合續航里程超過1200km。
7. 新款RAV4榮放雙擎E+,售價區間為24.88-29.68萬元。2.5L插混版分為單電機和雙電機版本,前者系統綜合功率194kW,后者系統綜合功率225kW,WLTC工況續航里程分別為78km和73km,0-100km/h加速分別為9.1秒和7.4秒。
高達投資企業動態
1. 禾賽科技
禾賽科技通過 TüV 南德意志集團 TISAX(可信信息安全評估交換機制)評估,獲得 TISAX 最高等級 AL3 評估標簽,意味著禾賽的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已符合歐洲汽車行業最高標準,能夠為主機廠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通過該項評估也被視為獲得了進入德系汽車供應鏈的“網絡安全準入證”。此外,禾賽科技面向無人駕駛出租車和無人駕駛卡車推出的近距補盲激光雷達 QT128,正式獲得國際權威機構 SGS 頒發的 ISO 26262 ASIL B 功能安全產品認證證書。該認證是對于 QT128 產品功能安全可靠性最強有力的驗證,對于汽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可以實現更高階的功能、更快通過更高級別的安全認證、加速產品安全導入及量產有著重大意義。
4月14日,禾賽科技正式面向 ADAS 前裝量產市場發布最新車規級超薄遠距激光雷達:ET25。它是一款以高度命名的激光雷達產品,ET 意為 Extremely Thin,僅有 25 mm 高的機身極度輕薄。同時,作為專為置于前擋風玻璃后而設計的艙內激光雷達,ET25 為汽車廠商提供了激光雷達上車的更多可能。
4月19日,禾賽科技宣布與滴滴自動駕駛貨運公司 KargoBot 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推動車規級半固態激光雷達 AT128 在 L4 級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的率先應用,攜手為更安全的智能物流服務商業化落地而共同努力。
2. 億咖通科技
4月24日,億咖通科技公布了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和全年業績報告。2022年全年總營收5.16億美元,同比增長28%,其中四季度錄得營收2.21億美元,同比增長44%,毛利潤 1.44億美元,同比增長21%,其中四季度毛利潤6200萬美元,同比增長30%。
3. Momenta
4月16日, Momenta正式發布Mpilot Pro中配量產智能駕駛解決方案。Momenta和NVIDIA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加大產品戰略布局,推出基于NVIDIA DRIVE Orin高性價比芯片配型的Mpilot Pro中配量產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此次發布的Mpilot Pro解決方案,服務于15-35萬主流中端車型,可在免搭載激光雷達和不依賴高精地圖的方案上,提供性能領先的全場景高階輔助駕駛功能。基于數據驅動的“飛輪”技術洞察,以及在NVIDIA DRIVE Orin豐富的量產經驗,Momenta精心打造了這一套Mpilot Pro方案,可提供ADAS、APA自動泊車輔助,以及進階的HNP高速高架領航輔助、UNP城市道路領航輔助、UCP/HCP城市及高速全場景巡航輔助、LPNP記憶泊車領航輔助以及PNP泊車領航輔助等功能,實現高速高架、城區、泊車的全場景覆蓋。搭載該方案的量產車型,將于今年下半年陸續推出市場。